分享
在人們對百年汽車歷史的傳統(tǒng)觀念里,奧迪似乎一直在"BBA"三巨頭中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,不過,這種說法在目前的中國市場顯然是不成立的。即便在全球范圍內(nèi),當他們推出第一代A8 時,便朝著大型豪華轎車這一金字塔尖式的消費市場發(fā)起沖擊,歷經(jīng)近20年的發(fā)展,A8 已經(jīng)能夠在這一級別中與前兩者分庭抗禮了,與奔馳S 級、寶馬7 系相比,奧迪A8 始終在更新著人們對于科技豪華理解的詞典。而就在第四代A8L 在國內(nèi)上市不到半年后,他的終極版本車型也已登陸中國。在我看來,這一代A8L 搭載W12 發(fā)動機的意義早已不再局限于對實際動力性能的提升,它是一個歷史的延續(xù),它象征著只有旗艦(報價 圖片 參數(shù))車型才能具備的那種舍我其誰的霸氣。
奧迪的確沉得住氣,將全LED 前大燈留給了旗艦車型,使之成為世界上首款采用此技術的量產(chǎn)車。LED 車燈除了亮度高,照射效果好外,它還特別節(jié)能:左右兩組頭燈的總能耗僅為80 瓦,甚至比3.0T 上使用的加強版氙氣大燈能耗還低。車頭給人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鍍鉻件增多了,無論是中網(wǎng)的橫條格柵、內(nèi)嵌的斜紋鐵絲網(wǎng)還是下方進氣口的裝飾條,都比V6 車型增加了鍍鉻件的用量。此外,除了20 英寸輪輞和迎賓踏板,你能從車身上找到的證明自己身份的標志僅有不起眼的幾處??磥淼驼{(diào)仍然是其最主要的氣質(zhì),哪怕他要掩蓋的是一些會讓人萬分驚訝的東西。"Wrap-around"環(huán)抱式設計理念無須多提,好處在于更佳的駕駛視線。所有的細節(jié)除了對顏色的審美各有所好外,其余方面均無瑕疵。誠然,作為一部頂級豪華行政轎車,既要保證中控臺有足夠的科技感,對右后座乘客的照顧也必須是全方位最佳的。所以座椅舒適性絕對不是問題,N 種角度的電動調(diào)節(jié)和各種通風加熱功能在這款車眼里都是浮云,奧迪從頭到腳都給那位乘客提供了最周到的安排。例如他可直接操控副駕駛座椅使其折疊至最前端,然后他自己的座椅便幾乎完全放倒,就如同飛機頭等艙一直努力做到的那樣。同時在副駕后面還備有電動腳凳,讓老板們舒舒服服伸伸腿。顯然左后座椅就沒有這么好的運氣了,相應的位置換成了一個折疊桌板,那里就是傳說中的秘書座。對你來說最為困難的是,需要花不少時間去熟悉周圍各個功能的操作使用方法,這個時間甚至不會比駕駛員熟悉操作短。
W12 發(fā)動機的最大優(yōu)勢在于更小的體積和更好的重心分布。它有4 排汽缸,每排3個汽缸,呈W 型排列。從車頭向后看,整個發(fā)動機分為左右兩側,每側的兩排汽缸呈V型15 度夾角,兩側之間又呈72 度夾角。這種設計,解決了由于缸數(shù)多而帶來的發(fā)動機空間的局限,使得其體積比傳統(tǒng)的V12 發(fā)動機更緊湊,如V8 般大校W12 發(fā)動機的整體長度少于0.5 米,而寬度與高度也只有0.7 米,如此緊湊的體積使得裝配quattro 系統(tǒng)成為可能,因為12 缸發(fā)動機豐富的動力儲備很輕易就突破輪胎的抓地力,四輪驅動相對要穩(wěn)妥一些。
由于缸徑擴大了2 毫米,和上一代6.0升 W12 MPI 發(fā)動機相比, 全新的6.3 升W12 FSI 發(fā)動機排量增加了0.3 升,并且未減去分層燃燒功能。最大功率達到了500 馬力,最大扭矩則為625 牛米,配合8 擋手自一體變速器的百公里加速成績僅為4.7 秒,比過去提升了0.5 秒之多。這些數(shù)值并不足以說明引入FSI 后W12 的進步,還有另外一組數(shù)據(jù),在8 擋、150 公里/ 小時巡航狀態(tài)下,發(fā)動機轉速只有2200 轉/ 分,相當于普通1.6升車時速80 公里時的轉速。如此低的轉速意味著什么?當然是低油耗了。在加速性能提高的同時,他的制動系統(tǒng)也有升級,要知道W12 的前橋負荷比V6 重很多,因此前輪的剎車盤尺寸加大了,6 活塞制動卡鉗看上去非常威猛。
實際駕駛中,6.3 升發(fā)動機并未給我?guī)肀疽詾榈膹娏彝票掣?,而是很適中的推力。如果不看儀表盤,也許要心存疑慮,但如果你駕駛過其他奧迪的大馬力quattro 車型就會知道這是奧迪的特色之一。也許加速并不刺激,但動力確實是在源源不斷,并且持續(xù)性地輸出給四個車輪,從而帶來相對舒適但實際勁爆的加速感受。還要強調(diào)的是,最新一代quattro 系統(tǒng)的配備不僅使新A8L W12 可以將動力以40:60 的比例分配給前后軸,同時還可將最大60% 的扭矩傳給前輪,最大80% 的扭矩送給后輪。自適應空氣懸架分為自動、舒適、運動和自定義四種模式,雖然這種懸架并不新鮮了,但在感受上的區(qū)別卻十分明顯。
可以想象,W12 車型配置水平的豐富程度:在3.0T 上沒有或選裝的配置,到了這款車上很多都已成了標配,比方說翻毛皮材料的車頂內(nèi)襯和后排娛樂系統(tǒng)等。此外,在安全保護方面,其將預防式整體安全系統(tǒng)與智能主動式巡航系統(tǒng)綁定,通過對全車多個傳感器和探測器發(fā)回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,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追尾事故發(fā)生。其中后者可在0 ~ 250公里/ 小時的范圍內(nèi)保持和前車速度一致,即便是走走停停的堵車路段也能適用,駕駛員基本上只需掌握好方向即可。
與奔馳S600L 的簡約低調(diào)和寶馬760Li的駕駛導向不同,新A8L W12 的工程師們依舊將均衡放在了首位。你會有足夠的底氣在后排享受12 缸發(fā)動機所帶來的平順且超強的動力輸出以及各項豪華功能,也完全可以在閑暇時拉開左前車門,親自體驗一把這一超大排量所能帶來的激情與快樂。
W12 發(fā)動機歷史
奧古斯特? 霍希先生在1899 年創(chuàng)立霍希公司時就誓言," 在任何條件下都只生產(chǎn)動力強勁、高質(zhì)量的豪華車",這句話成為后來指導霍希公司以及同樣由他建立的奧迪公司的發(fā)展方針。
在上世界20 年代末, 霍希成為歐洲惟一一家只生產(chǎn)8 缸及以上發(fā)動機的轎車制造商, 其中搭載12 缸汽油發(fā)動機的霍希670 以強勁的性能、極致的豪華裝備和高昂的價格成為一代經(jīng)典。除了這款車外,另外一款V12 發(fā)動機車型是霍希600 普爾曼轎車,也堪稱當時最豪華的轎車之一。
在1991 年的東京車展上,奧迪展示了一臺超級概念跑車-- Avus quattro,他采用的W12 發(fā)動機一經(jīng)亮相便吸引了世人的目光。最終付諸實現(xiàn)的W 型發(fā)動機直到1997 才進入公眾視野, 而第一款車型則定名為W12 Syncro。接下來的幾年中,為了提高W12發(fā)動機的各項性能,他們又陸續(xù)推出了兩款車型,并不斷對其進行各方面的測試和改進。到2001年,最新的大眾W12 Nardo 車型擁有了660 馬力的強勁動力。同年,W12 發(fā)動機則首次應用在A8 上,續(xù)寫了霍希時代的12 缸輝煌。而奧迪提出的整車高效戰(zhàn)略概念不僅針對旗下的中小排量車型,同時也針對大排量的旗艦(報價 圖片 參數(shù))車型,在這一戰(zhàn)略的指引下,新A8L 上的全新W12 發(fā)動機便應運而生了。
[NextPage]相關新聞
2014-10-30 16:35:54
試尋“公路之王”斯堪尼亞的封王之道
2012-03-22 16:42:55
試駕江淮帥鈴Ⅲ高端輕卡 操作輕便
2011-09-30 13:35:24
試駕新款德龍M3000 6×2 牽引車
2011-09-30 10:49:04
打拼好幫手 試駕大眾開迪1.2TSI手動擋
2011-09-29 10:41:49
三廂家用好選擇 試駕通用雪佛蘭愛唯歐
2011-09-26 10:59:45
靜-動皆強者 深度試駕體驗大眾全新邁騰
2011-09-23 13:28:48
周末玩轉城市SUV 盡在一汽豐田RAV4試駕
2011-09-22 11:56:18
經(jīng)濟實惠-配置升級 試駕東風雪鐵龍C2 1.6
2011-09-21 11:23:52
永無止境的機械探索 試駕改裝版奧迪A4
2011-09-20 11:45:09
舍我其誰的霸氣 試駕全新一代奧迪A8L